找到相关内容687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弥勒菩萨略说

    东晋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民国的太虚大师等人,都是誓愿往生弥勒净土的高僧,接受弥勒菩萨的教导,使自己成为一生补处之菩萨,再随弥勒菩萨降至,开悟成佛。 ...当他成佛时的衣著,所以就回归北魏时代,也就是中国佛像最早时期的衣服。   说法印是用拇指与食指扣圈象征法轮,表示说法时的印相,印表示以法轮摧破烦恼,使身心清净,又作法轮印。(大殿中释尊所结之手印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4648563.html
  • 佛教艺术——佛像特点

    佛教艺术——佛像特点  常见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以及明王像各自不同的特点。   佛像特点小乘认为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个,大乘则认为,十方三世有无量的佛。在无量的佛中,经常描绘供观礼拜的有:现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过去世的燃灯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以及现阶段的贤劫千佛等等。佛像虽然有千万之多,但相貌、体态、神情都大致相仿,他们的区别只是手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5864565.html
  •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 道存一致,故异代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公振玄风于关右,法师嗣沫流于江左,闻风而悦,四海同归。尔乃怀仁山林,隐居求志。于是众僧云集,勤修净行,同法餐风,栖迟道门。可谓五百之季,仰绍舍卫之风;庐山之嵬,俯传灵鹫之音。洋洋乎未曾闻也!予志学之年,希门人之未,惜哉诚愿弗遂,永违。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薨。年逾纵心,功遂身亡。有始斯终,千载垂光。呜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2168575.html
  • 普陀之旅

    另一端,堪布的门依然半敞,在长廊上留下了一束光亮。她们在天涯一角,在,如果她们回去,依然能看见一分钟前见到的堪布和几位居士,如果她们走到长廊的尽头,依然能见到法王如意宝和刚刚送她们出门的堪布。但是...不断变化的风景令她们愕然、思路中断,海风带来粘涩、陌生的气息,她们似乎是在天涯一角,或者是在另一。她们来不及对海岛表示诧异,她们的整个身心,向着一个方向:上师所在的地方。 行李出奇地沉重,那里有一尊...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675997.html
  • 大富大贵的秘诀

    吝惜的缘故舍不得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这种行为会导致福报的大量流逝。 我们之所以能够此生能够借助人身来感受生活,那是在过去世中结上无尽善缘才能够达成的。但我们的福报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呢?看完...不仅仅取决于智慧的谋划,不仅仅取决于父辈的遗产,若人想要等到大富大贵大福报,首先第一要务是布施,也就是现在人常说的奉献。 今生的富贵,来源于过去世的奉献。下一生的富贵,取决于现在的奉献。当下的富贵,...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2241876775.html
  • 以今生苦海 渡涅般之舟

    苦的唯一出路,否则,苦难不仅仅是此生的。简单说说“八苦”,便于知苦识苦—— 1.生苦:佛云:“生为苦本。”生是苦难的开始,这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从各自的生活里体味到。受生必受死,无生也无死。如何无生...生离死别。那一刻痛苦的感觉是无以言表的。 6.怨憎会苦:“不是冤家不聚头”,生活上的忤逆,事业上的小人,前世之因,今世之果,怎么可以回避。 7.求不得苦:人的烦恼痛苦大部分来源于,贪得无厌,欲壑难平,...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578875.html
  • 贪欲是恶,除贪即善

     逐利本身没有错,可以说是无记,称不上善与恶。若金融机构能够谨记初衷,遵行经济规律,既帮助美国穷人住上房子,又从中获取适当利润,从世间层面而言,这是一件好事,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实际利益。但是一味...的发生,在于人心的思量。次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心的贪欲驱使金融机构做出了恶的行为,最终对自己、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贪婪的人类不会知道自己身负重大的社会...

    金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5283226.html
  • 海藏法师: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

    远离一切苦难。这感得世间善的果报,但非是,是超的,是超越我们经验的。例如,如果不能忍受病痛和苦难,除了日夜称佛名号、求取往生净土外,你还可以一心一意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因大愿救度众生,菩萨于十方...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学院 释海藏   本人非常荣幸能来探讨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   首先,谁能告诉我,佛陀究竟是什么呢?如您所知,佛陀既不是神,也不是预言家或神的化身,但圣者...

    海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4084069.html
  • 法身语报身文

      以孤为性,超然不群。大雄峰上,独坐为尊。   君为我侣,亦所欢迎。若复谢去,亦勿留情。   今假君躯,以销夙业。奉养君者,若款上宾。   彼此相知,既称知己。同来,一场游戏。   惜君...君助为虐。君之衣食,惟我之力。   不如君意,面红耳赤。一事之微,尝愠于色。   为君扬眉,我则奔蹶。为君吐气,我劳心力。   一生辛苦,又为谁忙。何因缘,惟问彼苍。   我欲绝君,乃不我弃...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2286629.html
  • 原始佛教本体和非本体因素的互动

    要想解脱不致轮回,就要修行,现世的修行可以帮助来世,这是必然性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和作威作福的剥削阶级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又作何解释呢?这说明仅在修行是不行的,人们不同的命运不仅和相关,还和来世相关。因此,世行善的人不一定得到善果,但和来世毕竟是有联系的,的行善意味着将来可能得到善果。这样,必然性和偶然性渗透在因果关系中。   4. 本体论问题和人生问题有很大的...

    宇恒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1888337.html